中国基金业协会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底,所有基金投资者中自投资以来赚到钱的,占比36.5%;不亏不赚的,占比30.7%;亏损的,占比32.8%。也就是说,每三个基金投资者中,仅有一个人赚了钱。
是基金不赚钱吗?恐怕不是。万得股票型基金(加权)总指数2004年1月到2017年12月涨幅602.4%,年化收益率14.96%(数据来源Wind,数据日期区间:2004.1.1-2017.12.31)。
为什么基金赚钱,但基金投资者却一赚一亏一平?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类广受关注的投资品,房地产。
据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统计,2008年4月到2019年5月,上海内环内商品房均价上涨2.54倍,年化涨幅12.05%。长期看,优秀的股票基金和一线城市地产的年回报相差不大。
为什么基金投资赚钱者少,而地产投资却有着广为人知的造富效应呢?相同的年回报,为什么买房比买基金赚钱?想明白这个问题,可能你也就成为了三个基金投资者中赚钱的那个。
年回报相同,为什么买房比买基金赚钱?
同样是手握优质资产,为什么房产投资者比基金投资者更容易赚钱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投资心态不同
假想你要买一套房,你会以怎样的心态投资呢?
终于有钱了,要买一套房保值增值;房价跌不了多少,长期拿着没问题;先租出去,以后也可以留给子孙,真是太不错了。
如果你要买一只基金,你又会以怎样的心态投资呢?
最近股市大涨,牛市来了,赶紧上车赚一波;赚多少算多少,弄点外快改善生活;最好这波大赚一笔,然后就去买套房。
房地产和股票型基金,本质上都是提供长期回报的资产。但在国内投资者眼中,两者却有一定区别。地产像是财富长期保值增值的避风港,而股票型基金则像是短期赚快钱的淘金场。这或许和中国股市牛短熊长而中国楼市牛长熊短有关。不同的投资心态使得房产投资者和基金投资者有了不同的结局。
二、投资环境不同
如果把投资比作一场旅行,那房产投资像是坐火车,环境有时嘈杂,但多数时候是有规律的颠簸。而股票基金投资则像是坐过山车,每天都是心惊肉跳的红绿涨跌,周围人的尖叫声更是不绝于耳。
坐火车,到达目的地你才会下车。坐过山车呢,几个弯之后你可能就会说:“不行了,我要下车!”
房产的投资环境和股票基金的投资环境差别巨大。股价指数每个交易日都在变化,账户里的资产时多时少。舆论也在放大着市场波动,就像过山车同乘者的尖叫。在这种投资环境中,情绪因素被无限放大,错误的决策带来了不赚钱的结局。
总结以上,买房时,投资者以长期持有的心态配置家庭财富;而买基金时,投资者则以短期赚快钱的想法追逐趋势。买房后,楼市波动不宜感知,投资者情绪平稳;而买基金后,指数波动不断,市场众说纷纭,投资者也时喜时忧。
最后,买房成了对中国长期发展趋势的押注,只要社会财富水平持续提升,买房的赢面就很大。而买股票基金则成了和人性的对抗,投资者在贪婪和恐惧中挣扎,最终得了个一胜一负一平的结果。
怎样成为赚钱的基金投资者?
想明白为什么买房比买基金赚钱?也就明白了怎样成为赚钱的基金投资者?
一、以长期投资的心态选择基金
把股票型基金当成一种资产来配置,而不是将其看做快速赚钱的工具。基金也可以有稳定的分红,也可以作为宝贵的财富代际传承,也可以是家庭财富的长期配置选项。
优秀基金的年化回报不一定比一线地产差,只要你能以买房的心态选择和持有。
二、忽视短期波动
要知道,如果和人性作斗争,可能就是一胜一负一平的结局。所以基金投资中一定要尽力避免情绪波动。
投资者可以减少对市场短期走势的关注。几周的变化、几个月的变化,甚至一两年的变化都决定不了长期投资结果。如果以长期投资的心态配置股票资产,忽视短期波动更有助于达成投资目标。
总结以上,买基金的长期回报不一定比买房差,但买基金的赚钱难度则更大。投资者要回避“人性”这个敌人,以长期资产配置的心态选择基金,并且持有期间忽视净值波动和市场噪音。惟有做到这些,你才能从众多基金投资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赚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