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不是私募的勋章,业绩才是。
论成立9年多的费后收益,同期业绩能及者甚寡,想想也是,时间这一变量就足以把一众私募挡在门外。
巴菲特说,人们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因为不愿意慢慢赚钱。
明河说,“我们不赚快钱,只愿意慢慢的赚钱,短期可能会落后于同行。但是长期,我们赚到了。”
其净值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好买每月更新的私募星级结果显示,5年以下时间段的星级评级,1~5星皆有可能,毫无耀眼之处。然而在成立5年之后的任意5年期的星级最少也是4星,而且4星仅占2席,其他月份都是5星,这就非同一般了。(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区间2010.6~2019.6)
(*好买星级是以基金过往业绩为基础的定量评价,即计算基金过去一段时间(一年、三年、五年、十年)风险调整后收益,然后将所有产品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按分值由高到低排列,取其前10%的产品显示“5星”,之后22.5%的产品显示“4星”,中间“35%”的产品显示“3星”,其次22.5%的产品显示“2星”,最后10%的产品显示“1星”。)
【不得转载】本文仅供好买内部参阅使用,请勿传播!
01
明河是谁?
不足为外人道也
走进明河,右手边摆了2把太师椅,古色古香。前台背景板跟桌子和地面都是暗红色的,浑然一体。装修十分古朴,细看已显陈旧。偌大的会客室空落落的,中间放了一组沙发,像极了国画中的留白,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崇尚已溢于言表。与其他私募机构现代化的办公空间风格迥异,仿佛时空错位,顿生“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赛通人烟”之感。
一家公司管理者的性格直接决定了公司的风格,明河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一家行事低调的公司,这当然跟掌门人张翎有密切关系。2013年之后,张翎就不再接受外部的采访,同时拒绝与他人合影、绝少出来路演,曾经有家机构想给张翎颁个奖,为此索要本人清晰的照片却未果。是的,要做好投资何需抛头露面?很多人大概还不知道他当初接了星石江晖的班,管理过多只公募基金产品,抓到过很多大牛股、获得过一些重量级奖项。可这又如何?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为什么不积极做营销多捞点管理费?主要是认为做营销换来的那些活钱热钱几乎没价值,涨10%或者放一年就被赎走了,所以靠这些钱根本做不出好的投资来,还互相浪费精力时间。”不做营销就是为了筛掉热钱、快钱。
“钱是最聪明的东西,不是你的,你做了营销也是暂时帮别人保管,是你的就会牢牢钉在产品里面,哪怕是2011/2016/2018这样悲催的市场流失率也极低。” 张翎说。
百度搜不到资料,线下没有路演,都没有关系,想投资的总会有了解的途径。困难重重还能迎难而上的,那一定是真爱。他需要的正是投资者足够的认可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最长情的陪伴。
02
淡化择时,价值投资
把净值交给选时就像把命运交给上帝,而把净值交给选股,就像把命运锚定在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身上。——张翎
张翎自称是普世价值这个“宗教”的忠实信仰者,在这个高度市场化的市场中,即使没有任何外在政策,能持续赚钱的企业最终必会体现其内在价值,当企业价格被低估的时候,就是聪明人即将赚钱,财富再分配的契机。
张翎将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投资机会都归类为价值投资,比如封闭式基金大比例折价的机会岂容错过?但这属于锦上添花的部分,通常仍然是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对企业的评估用未来五年的考量周期来衡量价值,并在股价低迷时坚决买入,虽然下跌时底部在哪里没有人能准确预知,但就是这种认准了投资价值后的坚持,让明河不知不觉战胜了大盘。长期换手率很低,3年换手1-2倍,根本不需要交易员。
“股票跌到了3000点之下,那么熟悉我的客户都知道,照老规矩这里该谈的是价值,强调的是机会,而不是风险和恐慌。”张翎说。事实上,2018年3000点以下明河的组合即进入了满仓状态,年终盘点一下,全年的成绩单还不赖。
03
低价买入并持有优质成长股
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远离泡沫资产是任何一个理性投资人的入市第一守则。——张翎
成长股投资阶段,行业的寡头垄断格局没有形成,行业内的公司为了争抢市场份额激烈竞争,会出现各项费用激增的情况,处于扩张期的公司往往都是用费用换市占率,也就是正处于净利润率底部和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时大家好像只看到费用上升,没有看到利润体现。但一定时日之后,就会发现标的公司边际收入增长大于边际费用的增长(国内市场短视现象严重,投资者往往过于看重EPS(每股收益),看PE(市盈率)。但是对于成长期的公司这其实是不合理的)。
张翎认为,广阔市场空间的行业,这是长期投资的前提。投行业首屈一指的公司,这是集中投资的前提。看重人才、战略、执行力和领袖魅力,这些素质将会在竞争中不断巩固和强化企业龙头地位。
张翎持股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从不动摇,一个是以企业基本面为买入的绝对依据,二是在基本面好的公司里面优选最便宜的投资。坚持这两条标准,有时候会看起来死板和迂腐,特别在这样的牛市中肯定会错失很多机会,但是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客户资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际上是放在了第一位,得到了保证。系统性风险来临时,确定性就是一种考验,没有必要冒很多不确定性。
04
深度研究为要
为什么一定要追求研究深度?因为市场里面大家都挖五米井,早都没有水了,你只能朝十米上面下力气,你看的比别人深,转化成理解,就能赚钱。股市其实就是一个按照你的理解力水平发钱或者罚钱的游戏。——张翎
建立长周期的认知系统很重要。在配置重仓股前,明河会观察标的公司数年。通过不断的跟踪研究来发现和思考标的信息,使得定价思路越发清晰。其持有某速冻食品公司的股份数量在近年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然而对于速冻食品行业的思考早在2013年就有所阐述。
明河追求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做的更好更完美,明河不求把社会上各个领域最牛的公司都找出来,只要投明河最有把握的,足够好的公司就可以了。最终也许各行业最牛公司的涨幅基本接近,但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牛股基本面遇到挫折或者市场系统性风险来临时,是不是深度研究过决定了你有没有信心加仓持有。
05
一手价值,一手成长
做好组合的攻守平衡
一个市场基本的规律就是风格轮动和长期均衡。也就是说,一种风格的钟摆摆到头以后,必定是向反方向运动的。——张翎
“部分板块涨幅大或许是好事,恰好可以借此机会调整自己的持仓结构。”张翎说。
在向组合中布局优秀公司的同时,张翎重视冥冥中均值反转的力量,这在市场大调整中带来很大帮助。涨幅过大的股票纷纷走低,异军突起的股价上升不能说完全是基本面驱动,更大的上涨动力来源于均值回归带来的资金重新配置。市场风格出现均值反转是不能遗漏的一环。
在经历了较大的市场波动之后,受股票均值回归的规律启发,一个组合中要做好攻守平衡,既要有处于基本面上升且风格板块契合市场资金偏好的配置,更不能或缺处于市场暂时遗忘的,具有未来巨大潜质的,或者估值很低的优秀企业。在市场一旦出现调整,原来的领头板块风光不再之时,这样的企业往往会站出来帮助组合规避和对冲回撤风险。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配置思路,在每个时间段明河都不会是那个领涨的私募,是以 慢慢赚钱。
06
独立思考的优秀策略分析师
假如我们能够独立思考,客观理性长期看待市场,那么该如何做投资可能是一个中小学生都明白的选择,而每每在这个时点出手,背后的长期回报率往往高的超出预期。——张翎
明河策略一直追求两点:第一是观点鲜明,不用模棱两可的股评式语言,看涨看空看好哪个行业板块都做到直接和具体。第二,引导客户用长期理念理性的对待投资,接受这种较低风险下中高收益的可持续的投资模式。
明河策略言中的概率极高,对投资有指导意义。策略本身就是独立思考的产物。他认为独立思考难在两点:
第一点难在我们的先天上就教育缺失,从小在洗脑加填鸭式的教育背景下走来,不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完成整个教育,甚至到硕士博士,因此你可以感到身边的绝大多数人不光是在投资上,在生活中任何需要思考的地方都依赖性非常强。
第二个难点在即使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但要知道敢于做出和大众不一样的分析判断和投资操作是需要勇气的,你需要为你独立判断的操作承担一切后果,而如果是采用大多数人云亦云的投资操作时,你承担的责任就不会太重,这时,很多人理所当然的会选择对个人压力最小的一种路径。有很多人敢于冒风险挑战集体决策挑战权威,这种个性实际上是值得提倡的,但他往往又和中国处世酱缸文化不符,不少有个性的基金经理因为这样“死”在半路上,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