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系统性布局医疗健康领域至今,君联资本共计投资了近100家医疗行业公司,涉及金额超11亿美元,已覆盖了创新药及精准治疗、医疗器械及诊断技术、医疗服务及医疗IT等多个领域,所投企业包括了贝瑞基因、药明康德、金域检验、信达生物、明德生物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而在2018年,君联在医疗行业更是收获了5家上市公司。超过十年的耕耘,君联已在医疗健康领域建立起根据地。
王俊峰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1
医疗投资的黄金时代
尽管众多的医疗项目已经进入收获期,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表示,“医疗投资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始,甚至远不止十年”。
目前大家看好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多个层面的因素驱动的:
第一,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保持较高的增速。
第二,政策方面,国家鼓励创新,提高了准入门槛,监管加速与国际接轨,从而实现了优胜劣汰。“中国神药”退出市场,给真正的创新药腾出了空间。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第三,国内蓬勃的创业环境吸引医药人才归国创业。“千人计划”近万人才回归,海外军团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医疗创新方面的实力。
第四,资本方面,投资人在看到赚钱效应后,投资意愿更加强烈;港交所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新规,使这类企业又多了一个退出通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投资人的投资热情;而科创板将医疗健康列入重点行业之一,更是国内资本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
2
事为先,人为重
“我们整体的投资风格特别看重基本面,看重人和事的匹配”,王俊峰这样总结投资医疗项目的策略,“专注重大疾病谱、投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开展系统性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根据地优势,加强生态圈协作;通过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提升企业价值”。
针对于细分投资领域,君联资本在三个方面都有布局:生物制药及精准治疗、医疗器械及诊断技术、医疗服务及医疗IT。
在创新药领域,王俊峰提出“6P”的投资策略:Pipeline(管线)、Platform(技术平台)、Perfomance(研发竞争力)、Patent(专利)、Price(价格)、People(团队)。
首先,随着创新药的发展,目前这类项目估值开始出现显著的泡沫,君联一直专注于这个领域的早期投资。
第二,选择技术上领跑市场3~5年的选手,会优先看技术是不是国内领先、在全球是否有竞争力。现在要投的是两三年后成为主流和头部的行业及企业。
第三,关注项目团队的创造力和经历的完整性。同时,有很好的团队互补:有的强于研发、有的强于CMC(Chemical,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有的强于临床申报,强有力的团队组合,会使得项目成功的概率更高,而不只靠技术打天下。
在医疗器械领域,君联的投资策略是“小快灵”和“器械+”,倾向于早期和扩展早期的投资,强调技术创新,小设备、快速检验出结果、灵敏度高、检测效果好,聚焦于医学高值耗材、可降解医学材料、便携式检测设备等,这些是君联的投资主战场。
“器械+”更多在做“器械+服务”和“器械+耗材”,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问题,从而实现单位客户的价值最大化。由于这样的策略,生态圈的价值就很重要,需要把诊断技术、医疗服务资源结合起来,迅速实现渠道扩展。
君联对医疗AI的投资是偏谨慎的。大部分的AI项目,概念大于实质,估值飙升过快,还面临变现难的问题。如果要投资的话,技术要有领先性,商业变现也能看到相对清晰的路径,希望在早期介入,有效的控制估值。
在医疗服务领域,君联有两条不同的投资路线。
第一,真正意义上的严肃医疗服务由于投资周期长,资产很重,回报相对较低。君联的投资策略强调寻找医学高地,投资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资本效率偏低,相对而言专科医院盈利更容易,在多点的规模复制也更可得。此外,像口腔连锁、血透连锁、社区诊疗连锁等满足日常消费类治疗需求的项目,今天看起来也是不错的。
第二,围绕大健康产业的专业服务,比如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医药生产合同外包服务机构)等,周期短,弹性比较大,服务的属性也比较强,基本上都是面对着专业机构的市场化的供应商,商业逻辑也比较简单。君联资本在2008年刚开始布局大健康产业的时候,最早投的几家就是在这个领域,未来还会持续关注这个领域。